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时间:2020-09-10 06:42:08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9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产业务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金融危机下控制信贷风险的相关对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偿还银行发放的资金,导致银行因逾期、呆滞或坏账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产业务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金融危机下控制信贷风险的相关对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偿还银行发放的资金,导致银行因逾期、呆滞或坏账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授权经营以及内部控制和自律体系建设之间的严重不协调,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严重,导致不良信贷资产率居高不下。在对,金融对外不断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控制信用风险的相关措施。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现状

分析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加强信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起主导作用,决定外部风险。

1.1内部风险

1.1.1质量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信贷人员的个人素质引起的信用风险,包括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对,专业素质低的贷款人员一般很难对贷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加了贷款的风险;道德素质差的信贷人员容易导致以权谋私、以贷款谋取私利的道德风险。

1.1.2程序风险。信贷审批流程的复杂性往往使贷款风险难以控制,有时甚至增加了风险。

1.1.3管理风险。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后管理能否到位是贷款能否正常回收的关键。从目前的管理机制来看,贷后管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或不到位的问题,给贷款的安全回收带来一定的隐患。

1 . 1 . 4政策风险。每一项信贷业务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基于相应的信贷政策,但在现实中,信贷业务有时难以适应信贷政策的变化

1.2外部风险

1.2.1运营风险。就借款人而言,一旦获得银行贷款,主动权将转移给借款人,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将主要由借款人控制。贷款银行既不能参与借款人的管理,也不能干预其业务决策。借款人的操作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进而导致银行贷款的风险。

1.2.2中介风险。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为了眼前利益或某些不正当的收益,利益,会向借款人发布不真实的报告,从而隐瞒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这种做法使得贷款银行在不真实信息的误导下,错误地在错发放贷款,导致更大的潜在风险。

1.2.3管理风险。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人事、行政和业务上不受地方政府的管理,但它并不

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银行自身原因

2.1.1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就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都缺乏科学完整的客观评价和完善的贷后检查。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很少对对贷款资金的使用和企业重大经营管理决策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释放”而不是“询问”的做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逾期、呆滞和不良贷款的增加。此外,贷款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与贷款质量没有联系,缺乏清晰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1.2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定性方法很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基于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的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工具,缺乏对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和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量化模型的开发和运用。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主要是由各家银行自己进行的,评级是主观的。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许多银行缺乏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

2.1.3高素质人才缺乏。目前,信用管理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对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不仅懂银行业务,还懂企业生产经营;不仅具有渊博的经济、金融和法律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2.2外部环境因素——金融环境

2.2.1微观经济衰退,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据统计,去年一个省55%的国有和乡镇集体企业出现了困难,50.8%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这必然会相应地影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也是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直接原因。

2.2.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是银行信贷风险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企业破产的失业救济制度不完善,银行贷款的风险无法直接分散和转移。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直接导致企业把生产所需的资金缺口留给银行贷款来解决,造成贷款风险压力。不完善的企业保险制度使银行无法保持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增加了损失的可能性。

2.2.3法律体系薄弱也是银行贷款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时间还很短,公民或企业的法律意识以及国家的立法和执法都不尽如人意。当银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往往会遭遇挫折。

2.2.4社会信用监管机制不健全,企业逃废债务现象严重,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管机制,逃债者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廉价的逃债成本成为企业逃债的直接原因。欺诈、诈骗、逃债、债务依赖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资源遭到不道德主义的攻击,社会信用经历了严重的衰退和损失,信用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3对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

3.1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努力实现

在对,的商业银行,如果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增强,道德风险的概率就会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借款人违约的概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了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

3.3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信贷业务的标准操作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完善和提升信贷业务“三检”体系,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客户还款能力判断预测为信贷风险度量尺度。确保信贷业务高速、高效、优质发展。

3.4建立科学快速的信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肤浅的风险判断和滞后的风险应对,增强信用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信用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

3.5开展科学的贷款组合管理

投资的分散化和分散化可以降低各种贷款的相关性,使风险贷款组合的总风险最小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散贷款额和分散信贷对,即银行应尽量避免大额贷款和增加小额贷款,以便贷款给更多的人。根据概率分析的结果,分散贷款的平均值越接近平均值,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小。

3.6加强金融监管

从单一合规监管对银行对政策、法规实施监管)到风险监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等指标的监管),密切关注风险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制定对监管政策。

上一篇:在南美做国王(成为一个国王!)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