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容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测度指标)

时间:2020-10-05 23:54:11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116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气候科学、生态科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中国国家,中国一方面面临“发展赤字”和“适应赤字”的双重挑战,其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地理、气候、环境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极大制约。根据对,的基本国情,对有必要对适应气候变化进行深入思考,探索适合中国实际和特殊问题的理念、理论和方法。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气候科学、生态科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需要理论创新和方法探索[1]。适应气候变化是中国发展的现实而迫切的需要,第一次在“十二五”规划中设立了专门的章节,将适应气候变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中国国家,中国一方面面临“发展赤字”和“适应赤字”的双重挑战,其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地理、气候、环境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极大制约。根据对,的基本国情,对有必要对适应气候变化进行深入思考,探索适合中国实际和特殊问题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为了进一步明确适应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气候能力”的概念,并对对,的内涵、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政策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适应政策及其行动提供概念分析框架和方法支持。

1气候能力的相关概念和内涵1.1气候能力的相关概念

能力或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分析中被广泛使用。它强调人类活动不能超出特定生态环境系统所能承载的范围,其实质在于确定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理程度。承载力是一个与资源禀赋、技术手段、社会选择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概念,具有对极限内涵和伦理特征。承载力研究有两个主要视角。一是基于生态学的生物承载力,如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其次,基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讨论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制约,并经常采用人口承载力的表达方式[2-3]。例如,承载能力是资源有限的生境或生态系统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和空间以及多层次生物圈和环境过程中能够容纳的最大人口容量[4-5]。由于学科视角和分析方法的限制,许多研究忽略了生态环境与人口承载力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纳入一个整体分析框架,并讨论了全球人口承载能力和发展阈值[7]。“适度人口承载力”不仅取决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还取决于人类活动对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取决于发展模式和生产消费方式[8-9]。在对,国内外学术界设计并改进了综合环境评价模型,以反映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例如,Berck等人[10]在全球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评估模型中考虑了环境人口承载能力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然而,国内的承载力研究很少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传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主要是将气候和地理因素作为外生变量,认为一个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与对,是稳定的,因此正常条件下的生态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是相对恒定的。然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种气候因素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人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出气候容量的概念,以便将其与

潘家华等:气候能力: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措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二次气候容量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从广义上看,气候能力本质上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问题,理论上可以分为缓解和适应两个领域。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角度来看,有些人认为气候容量是地球在不破坏基本气候条件稳定性的情况下吸收温室气候的能力[11]。这一概念类似于地球大气系统和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其政策意义在于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分配和能力约束下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然而,本文定义的气候容量与此不同,更接近气象学中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技术、管理和投入的最优条件下,由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决定的最大生态系统生产力,也称为净初级生产力或初级生产力[12-14]。气候资源承载能力是在确定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理论最大人口数[15-16]。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对的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17]。气候变化影响气候资源,如温度和降水、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从而对对的农业、林业、渔业、人口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柏契尔德柏西瓦[18]从气候-生态系统耦合的角度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太平洋,对环极地区渔业资源的影响。降水、温度及其平均变化(可变性)是影响特定地区长期植被覆盖的最重要因素。高志强等人[19]对对中国,北部20年的气象和遥感数据的分析表明,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显著降低。其中,气候变化对对初级生产力下降的贡献为90%,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仅为10%。公延明等人[20]根据长期气候指数计算了高寒地区的初级生产力和草地承载力,指出西北干旱区由暖到湿的气候变化将有助于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周广胜等[21]根据未来100年的气候预测数据,分析了东北地区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和粮食产量的动态变化,预测了东北地区在富裕、小康和富裕几个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张吉生等人[22]根据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了2020年对,宁夏和红寺堡区的人口承载能力。(节选)

上一篇:采购员证怎么考怎么考取采购员证书

下一篇:经典人生短句(人生之梦(转载))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