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论文写作感想(论文写作)

时间:2020-08-10 08:31:29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76

《茹志鹃的问题和出路》

本文是关于研究论文的写作参考模型和研究论文的写作参考模型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参考模型。

内容提要:受文学史结论的影响,学界对茹志鹃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作品的单一主题和风格,如《百合花》 《剪辑错了的故事》。从文学遗传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偶尔会涉及,但并不深入。茹志鹃唯一的一部小说被完全忽略了。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扩展空间。本文对1958年至2018年的《茹志鹃》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茹志鹃》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茹志鹃问题的出路

文学史写作往往难以摆脱现成材料的现有观点的影响,而且始终存在“最终结论如铁,并有可能被引申”的问题[1。关于茹志鹃,研究文学史的人可能只记得她是一个写《百合花》 《剪辑错了的故事》的女作家。对她的学术研究也集中在对这两部作品所代表的短篇小说的单一文体研究上。偶尔会提到茹志鹃的文学谱系和精神气质,但缺乏深入的耐心。只有部分学者对茹志鹃作品进入历史的常规提出质疑,呼吁茹志鹃研究要超越习惯思维。可以说,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拓展空间。本文按时间顺序回顾了1958-2018年60年来茹志鹃研究的概况,并讨论了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茅盾在1958年6月出版的《人民文学》中称赞《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他对《百合花》的评价“清新淡雅”、“结构严谨”、“充满抒情诗”,为茹志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文学史写作几乎一直沿袭茅盾的风格总结和具体分析,也渗透到对茹志鹃其他作品的评价中。

1961年,《百合花》专注于茹志娟的作品。欧阳的《百合花》,侯金静的《文艺报》,详《试论茹志鹃的艺术风格》,魏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等。在对茹志鹃的写作风格的评价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一致,从一个小角度来看,所选用的材料大多是时代潮流中的一朵浪花。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大合唱中的一个插曲,有“细密的针脚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委婉、柔和、细腻”。虽然这次讨论很少讨论“艺术水平”问题而不是“思想水平”问题,但它反映了当时“文艺思潮”下对文艺的基本认识的偏差,因为“创作、艺术个性、时代、社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主义文学”所设定的问题框架内讨论的”。“[2]因此,有明显的局限性。关于茹志鹃作品题材大小的争论,以及关于不写英雄的争论。

1980年,黄用《从微笑到沉思》来评价新时期茹志鹃创作的变化。他认为,茹志鹃的作品《《有关茹志鹃作品的几个问题》》和新时期的其他作品在揭示社会矛盾的勇气和敏锐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刻画人物、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文学史写作中,这部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茹志鹃风格转变的代表,即“从清新、典雅到冷峻、犀利”和“从热情赞扬到热情鞭笞”

在新时期重写文学史的影响下,对《也来谈谈茹志鹃的小说》的重新评价和再评价成为了茹志鹃研究的焦点。《剪辑错了的故事》的主题用“人情与人性”和“爱田园而不爱”的说法取代了“军民友谊”的说法。随着“文学内部研究”方法的引入,叙事学、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也被应用到《百合花》的解读中。有些人把对文本的分析引向细致,而另一些人则被怀疑被过度解释。

1999年,李子云和陈慧芬发表于《百合花》,《百合花》。茹志鹃的作品被认为是上海50年文学创作的成就之一。尽管已经接近新世纪,但批评话语仍然是17年来的模式。“她仍然坚持从小处着眼的写作风格,仍然坚持表达情感的写作风格,仍然写大时代的小浪。”[3]“流行的宏大叙事被排除在外。它关注的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素材、视角和叙述,《[4》,但本文提供了一条关于茹志鹃与上海的关系,或者说作家与地域的关系的思路,而这种关系在作品和评论中被遮蔽了。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2001年,石发表了《当代作家评论》,第一次明确了茹志鹃在文学史上的“质”与“影”的地位。他分析了茹志鹃“进入历史”的原因,并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文学史的程序性和模仿性写作导致了“对茹志鹃的批评,研究文学史的人只能记得她是一个写了《上海小说创作五十年》和《南方文坛》的女作家”[5]并呼吁“重要的历史密码仍然阻碍着历史学家的视野开阔,而隐藏在“小”表层之下并与作者个人发现混杂在一起的东西仍然需要历史学家耐心地探索、挖掘、梳理和重新定位。”[6]他的批评可以说对于打破“铁如铁的结论,这种结论很可能被引申开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回应石的质疑,一些学者开始从一个单一的“主题”和“风格”来探讨作家的文学渊源和精神气质。作为一个对《茹志鹃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有着特殊情结的学者,李建军写了《百合花》 《剪辑错了的故事》三篇文章。《百合花》继承《〈百合花〉的来路》的叙述能力和描述对话和细节的技巧《[7》从《再论〈百合花〉—关于〈红楼梦〉对茹志鹃写作的影响》获得了充分的经验支持。因此,他的《模仿、独创及其他—为〈百合花〉辩护》和其他作品被光荣地归入《百合花》的精神谱系。《[》第八集《茹志鹃原本是个有红楼气质的人》第九集《[》。他甚至将其与张爱玲相提并论如果说《红楼梦》对张爱玲《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从外部语言层面上看,在《百合花》中,由于叙事形式短暂,由于特殊叙事内容的限制,《红楼梦》的影响是潜在的和模糊的”。[10]李建军研究茹志鹃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作者的文学渊源、生活经历和精神气质对写作的影响,而不是局限于文本表面的主题和风格分析。可以说,他的研究带有一些个人色彩,更有独创性,因为他阅读和研究了“遭遇”的性质。

在茹志鹃的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王安忆对母亲作品的编辑,包括日记的出版和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的编辑。作为一名作家,她有独特的条件去思考她母亲的创作。由于作家的同理心,她可以更多地关注那些涉及文学和写作本身的事情,从而提供许多新的想法。2014年《红楼梦》,王安忆总结了她母亲的写作生涯。人们相信母亲,"即使在她个人感情受到严格控制的日子里,她仍然有一个完整的长度,跨越主流,停留在边缘,独立于时代的忽视。"[11]从一个作家标新立异和超然的视野中,她能够摆脱“与她自己无关”的僵化的研究方法,轻松地超越文学史的局限。她特别关注的不是被写进文学史的代表作品,而是被忽视的作品,如《金锁记》。《百合花》和其他作品实际上更加个人化和主观化。与文学史上塑造的茹志鹃形象不同,她始终关注母亲本质上的“小资产阶级”性格,关注革命和时代掩盖下的个人疾苦和情感,关注大时代母亲主观情感的偶尔流露。这些对于恢复文学史所涵盖的茹志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她的讨论是分散的,这就要求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讨论。

2018年《红楼梦》年,也就是1961年第一次讨论茹志鹃作品57年后,《父亲与母亲的写作》在《经典作家》特刊上发表了8篇关于茹志鹃的评论。不幸的是,这些关于茹志鹃的最新评论仍然集中在诸如《逝去的夜》 《她从那条路上来》 《文艺报》这样的短篇小说的解读上。甚至有些评论仍然陈旧而狭隘,如《小人物反映伟大时代》[12、《女性视角呈现当代生活》[13等。但是研究中也有一些新的想法。郭的《文艺报》开始向“文学遗传学”靠拢。他认为“战争和人民教育了茹志鹃,但一个人的独特情感方式只能通过自我生活和自我教育获得。它超出了造物主自己的控制甚至感知。她的情感风格和写作风格是独一无二的,但她的创作渊源和作家成长历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却具有很大的典型性,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源。”[14]这是茹志鹃研究的一个突破,但仅限于作品的风格评论。

综上所述,17年来对茹志鹃的研究仅限于当时的文艺政策,基本上是对作品主题和技巧的单一分析。尤其是茅盾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对茹志鹃艺术风格评价的基调。茹志鹃新时期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更加深入细致。它可能包括这些类型的研究:第一,《百合花》的再评价和再评价;二是将茹志鹃的创作视为超越主流宏大叙事的独创性代表,即“革命”的“另类记忆”。研究茹志鹃的创作与十七年文学的联系与断裂,以及茹志鹃的创作焦虑,用茹志鹃的创作来* * *一段时间内文学批评与思潮的变化。第三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女性视角和“革命”叙事的反应。四是对作家个人创作渊源和文学精神谱系的研究,即对作家个人经历、人生经历、文学渊源和精神气质的关注。然而,由于工程范围的限制,不可能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讨论。

从以上研究来看,对茹志鹃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作为茹志鹃唯一的自传体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只是作者分散叙述的生活故事的补充。然而,没有专门的研究作为工作。根据美国作家马玟·沃尔夫的观点:“他认为小说中所有严肃的作品都是自动传记”,[15]这部作品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印记,在茹志鹃的文学生涯中应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离开这部作品去谈论茹志鹃是非常狭隘的。这种工作被忽视的原因不难解释。首先,正如史所说,文学史写作的思维模式和既定的入史常规决定了人们只关注那些具有主题意义的、能代表时代的作品。其次,在新时代出现的文学技巧和文学趋势的创新中,很难界定接近经典叙事方法的写作的意义。

然而,一个认真阅读过这部作品的人会发现,茹志鹃的才华被怀疑埋藏在文学史的叙述之中。这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至少不应该放在她的短篇小说之下,也不应该完全被忽视。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茹志鹃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例如,她的成长环境、天赋、文学渊源、生活经历和个人经历如何转化为写作?她运用儿童视角的天赋不是一种可以随意使用的写作风格。她对女性命运的真正同情;总之,从文本出发,探索写作的秘密,理解作家真实的创作冲动,真实风格的形成过程,是茹志鹃研究中值得突破的方面。

注释和解释

1]石:《静静的产院》,《茹志鹃的文学原点》第1号,2001。

[2]孙敏乐:《百合花》,《她从那条路上来》第1号,2012。

[3]李子云,陈慧芬:《茹志鹃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南方文坛》,1999第3号

[4]李子云,陈慧芬:《十七年文学中的百合花》,《文学评论》,1999第3号

[5]石:《上海小说创作五十年》,《当代作家评论》第1号,2001。

6]石:《上海小说创作五十年》,《当代作家评论》第1号,2001。

[7]李建军:《茹志鹃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南方文坛》第1号,2009。

[8]李建军:《茹志鹃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南方文坛》第1号,2009。

[9]李建军:《再论百合花》——关于《〈百合花〉的来路》对茹志鹃创作的影响》,《小说评论》,第4期,2009年。

[10]李建军:《再论“百合花”——关于《〈百合花〉的来路》对茹志鹃创作的影响》,《小说评论》,第4期,2009年。

[11]王安忆:《再论〈百合花〉—关于《红楼梦》,《文学评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

[12]杨志军:《再论〈百合花〉—关于《红楼梦》,《文学评论》 2018年6月25日。

[13]杨志军:《父亲与母亲的写作》,《201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8年6月25日。

14]郭:《茹志鹃早期小说的叙事特征》,《文艺报》 2018年6月25日。

[15]马玟·沃尔夫:对读者来说,看回家,天使,企鹅经典,2016。

(作者简介:许小婉,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结论:本文有助于撰写茹志娟及其出路,也有助于撰写研究论文的范文和硕士、本科学位论文的范文,以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献综述和论文题目参考资料的范文。

上一篇:疫情下的我们作文700字初中(疫情下的我们作文600字)

下一篇:别被事物表面迷惑素材(不被事物表面迷惑事例)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